【新时代 新征程新伟业】快车道上再提速
——大同经济发展向好向优趋势明显
一季度,大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9.1亿元,同比增长6.8%,一二三产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规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实现了开局稳、开局红。
【资料图】
今年以来,大同市抓住打造全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目标定位,坚持开放合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推动传统煤炭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强力培育以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现代医药、新材料、文旅康养、特优农业等实体经济为支撑的“十大”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求进、循序渐进的良好态势,为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赢得了战略主动,焕发出澎湃动能。
在巩固“稳”的基础上下功夫
工业稳则经济稳。大同市以开局即冲刺、起步即加速的精神状态,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入手,抓重点企业、抓关键行业、抓重大项目。今年一季度,全市非煤工业同比增长33.5%,高出全省23.2个百分点,保持了较快增长;制造业同比增长64.4%,比全省高出51.5个百分点。同时,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4%,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5.8%。
在稳定能源供给贡献上,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224万吨,同比增长8.0%,产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二和第三;发电量达到1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与此同时,全市能源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国电电力湖东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晋控同热三期和中煤两个2×100万千瓦“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大怀线特高压项目、晋北新能源基地等前期工作加速推进,灵丘抽水蓄能电站列入省中长期规划,全市绿色能源供应能力持续提升。
服务业作为该市扩大内需、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在去年占到全市GDP比重近50%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其中,通过举办“新春特惠·畅购云中”2023大同市新春年货节、“大同年大不同”新春系列活动,以及打造夜场景、发展新业态等方式持续提振市场消费,文化、旅游、康养、批零、餐饮、金融业等实现较快增长,这也有效带动了创业的热情与就业的多渠道选择。
一季度,该市城镇新增就业14105人,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97313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1%,增速全省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4%,增速全省第二。
特别是通过发展数据呼叫、标注等数据服务产业作为稳就业促就业的有力抓手,出台《大同市促进数据呼叫(标注)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引进京东、上海润迅、字节跳动等龙头企业,吸纳了近万名大学生就业。目前,京东大同客服中心已成为京东物流全国第二大客服中心,京东金融客服也将落地该市。
在积蓄“进”的力量上出实招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的“硬支撑”,更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该市通过开展“冬季行动”抓项目前期、抓开工准备,持续强化精准对接、包联帮扶、入企服务,让前期落地的项目快建快投。
目前,太重高端起重机产业基地二期项目、优沃特科技(山西)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直径600毫米及以上超高功率电极项目、华远陆港远大装配式园区(大同)有限公司大同装配式建筑工厂建设项目、山西中兵铸造有限公司有色金属铸造基地项目、山西大维纸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高强瓦楞纸项目等一批上亿元的重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总投资8亿元的大同鹊盛活性炭有限公司10万吨活性炭项目,分为8万吨/年原煤破碎炭产品和2万吨/年压块破碎炭产品两项,最终形成10万吨/年的活性炭类产品生产能力,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以上。
特别是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以及京东集团华北(大同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的落地投产投运,让大同绿色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初见端倪,推动了大同经济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数据、输算力转变。截至2023年3月,秦淮数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累计完成投资81亿元,一期至六期项目已投运,七期土建已交付,八期正在土建施工中;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累计完成投资52.9亿元,已投运服务器13万台;京东集团华北(大同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
大同市实施投资拉动,推进项目建设,不光体现在数据服务产业项目上,同时也体现在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商贸综合体等服务领域筛选确定的27个投资超亿元的重点项目上。八仙影视文化产业园、古城西北隅休闲文化综合体、双雁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等重大产业项目都在加快建设中。为打好项目资金“组合拳”,该市已发行2023年提前批次专项债券14.7亿元,目前正在积极谋划申报第二批专项债券项目。
在创优“赢”的环境上亮作为
从一季度亮眼经济数据看,不但可以解码大同市经济发展向好、向优的明显趋势,更可以窥见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带来的市场预期变化。特别是该市通过对标对表“京津冀营商环境”,落实落细一系列助企惠企政策,加快推进市场主体“十大平台”建设,围绕“三无”“三可”要求,狠抓营商环境3.0版改革落地,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帮扶力度,成效可谓立竿见影。截至3月底,该市实有市场主体33.3万户、同比增长28.8%,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速居全省第二。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大同市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关切,持续优化市场主体在市场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市场、法治、人文、要素保障等环境,全力服务市场主体的良好表现。
比如,2022年,大同市挂牌成立全省首家民营企业服务中心,聚力解决民营企业诉求,为民营企业架设政企沟通、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用工服务、招商引资的通畅桥梁。成立一年来,该中心通过搭建政企对接和法律维权平台,定期开展“局长走进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活动,已对接服务企业100余家。
又如,该市积极发挥金融支持实体企业作用,设立全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19场,为1653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投放贷款近13亿元。
再如,今年1月19日,大同市对140家企业兑现扶持资金2904万元,对60家优秀民营企业、商协会表彰奖励900万元,对500家优秀民营企业表彰奖励1500万元;今年2月6日,大同经开区对196家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及优秀民营企业进行奖励,总奖励金额1466万元。
在重奖市场主体的基础上,该市加快引入金融“活水”,为实体经济“解渴”。为此,4月24日,该市邀请省政府金融办、中国银保监会山西监管局携31家金融机构负责人齐聚大同,共同举办大同市政银保企金融服务大会暨省级金融机构走进大同大调研活动,实地调研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特色农业、医药等产业项目,目的就是让金融“活水”更大力度浇灌实体经济。(记者赵志成)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