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3年,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67部影片报名参赛,竞逐金爵奖杯;到2023年,五大类别竞赛单元,共收到1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800部作品。
(资料图片)
从第一届起,8个分会场共放映574场电影,观众近30万人次;到第25届,41家电影院经过甄选成为指定展映影院,覆盖上海16个区,开票一小时就卖出超过30万张影票。
图说:历届上影节电影票
三十载春华秋实,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时代浪潮的前沿不断前行。是名导明星,是后辈新锐,举起一座座金爵奖杯;更是他们,是我们,是每一个普通的爱电影的人,为这座城市擦亮这块文化的金字招牌。
小小影票,记录变迁
“第一届上影节,就是普通的电影票;第二届,各家展映影院的票上加了‘上海第二届国际电影节’的字样;从1999年第四届开始,我们开始和电影节合作,印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专门电影票。”72岁的张志明干了28年印刷厂厂长(上海宝山译文印刷厂),也给上影节印了20多年影票。张厂长也曾担心随着电子票的普及,电影节的这笔印票业务消失,“但是并没有,我们从第四届的20多万张票,印到现在,翻番不止。爱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爱收藏票根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图说:首届上影节电影票(左)还是普通电影票,和此后的上影节电影票不同 梅海星收藏
如今观众习以为常的电脑打印电影票,第一次现身,是在2006年的第9届上影节。当时市场上一些门票开始使用热敏打印技术,电影节也马上采用,引领潮流,“印刷厂只印带电影节标志和背面广告的空白底版,是热敏纸,然后发到各家展映影院,各家影院再通过电脑打印观众想要的座位。这种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完善,至今还在用。”
今天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那一张张,一摞摞电影票,其实大有讲究。张厂长介绍说:“现在普通电影票是80×85mm大小,用的80克纸,而电影节票是80×200mm,一开始用237克的纸,和淘票票合作后,换成了140克的纸,方便自助取票机出票子。”他特别友情提示,影迷如果想要收藏更厚的电影节票,可以选择去柜台打印,柜台依旧沿用200克纸,“造纸技术进步后,200克纸的厚度和硬度,跟以前的237克纸都差不多,很有质感。”
普通观众不知道的是,电影节的门票不仅好看,甚至还有防伪功能。“除了底版上能看到的水印防伪,主票面和副券之间还有金爵的专用防伪,用无色荧光笔照就能显示出金爵标志,此外还有一重激光防伪,不过这个保密。”他说,票面上的上海市电影局监制图章甚至都有防伪,“看起来很普通,但用特殊笔一照就能语音播报‘真的’。”
图说:上海宝山译文印刷厂张厂长
熟悉金爵,也有讲究
如今印在电影票上、印在大小海报上,烙印在六月上海街头巷尾的“金爵奖杯”,其实也前后有过五代。如果这个大家熟悉的上影节标志和金爵奖杯,第一次使用是2015年,历史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悠久,但它们的设计者、来自香港的韩秉华1984年秋天就到访过上海。这位曾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评审、修改设计和定稿的设计大师没有料到,之后的岁月里,上海这座城市会成为他生活时长仅次于中国香港的地方。他经历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诞生,也为2015年的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第21届上海电视节设计了主海报,他还在那一年对上影节的标志和金爵奖杯,进行了优化设计。
图说:设计师韩秉华
之所以是优化而不是重新设计,是因为韩秉华也高度认可金爵的创意。金爵,自创办以来始终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核心元素。爵是中国特有的饮酒器,商朝已有,历史悠久。30年来,“金爵”一次次盛起电影的美酒,欢迎四海宾朋。“进行优化,不能改得过多,要保留‘金爵杯’概念的精髓,所以难度也比较大。”韩秉华说,上影节的标志,整体是印章造型,“原先标志里的文字很难看清楚,印章边缘的英文和中文,我把它重新排列后,视觉上能更清晰一些;中间的图案是爵杯造型,是以明代至尊爵杯为基础进行的优化,处理后再放回标志中去。”
对金爵奖杯的优化,同样基于这样的理念。“顶部的明代至尊爵杯使用现代手法进行简化,基座则采用晶石概念,造型取自五行中的土生金,喻义电影艺术是经过反复雕刻的心血结晶,饱含电影人的智慧、创新与热情。”
图说:韩秉华设计的海报
无名英雄,闪闪发光
经过韩秉华优化设计后的上影节标志和金爵奖杯,一直沿用至今。八天后,会有新的主人捧起金爵,并把它们带回在世界各地的家。但托起这一座座奖杯的,不仅仅是执着、进取、专注的电影人,还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英雄——志愿者。
2005年,从东华大学外语学院毕业留校的葛亮成为电影节志愿者,负责电影节特邀VIP嘉宾和论坛嘉宾的接待工作,也在电视节期间进驻到浦东机场,成为机场组的一员,确保外宾在出关以后马上能看到两节的接待工作区域,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两节的欢迎和暖意。在还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嘉宾航班的早晚、来往的邮件、变更的行程,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都要求志愿者在最短的时间作出应变,“拼的就是速度”。不过葛亮说,接到嘉宾后,真正的挑战才开始,“比如等车时‘调节气氛’,向嘉宾介绍未来几天行程,向嘉宾介绍上海风土人情和特色小吃,协助安排嘉宾们观光需求。”
图说:葛亮的志愿者证
后来,葛亮从大学离职自主创业,工作很忙,但每年6月,她都会回到熟悉的外宾接待办公室。18年来,从外宾接待、明星接待到志愿者统筹,再到中宾接待和参赛短片嘉宾接待,葛亮始终坚守在志愿者的岗位上,从未缺席。葛亮最初参与志愿者工作时,电影节志愿者总数量100来人,如今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好几番,机场组、注册中心、来宾接待、市场引导、字幕操作、字幕翻译校对、新闻发布会、观众见面会、开闭幕式等每个环节都有一群默默无闻的幕后“小蜜蜂”在勤劳耕作,“我对电影节有很深的感情,一步步看着志愿者队伍成长、丰满起来。只要电影节有需要,我就会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们一起努力,为电影节的顺利圆满进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
Copyright © 2015-2023 港澳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3022245号-31 联系邮箱:435 226 40 @qq.com